
问: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启示
- 答: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启示如下:
1、混龄教育观——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教育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界限,更符合社会需求,使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合作,在共同生活学习中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混领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较小的幼儿会向年龄较大的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而年龄较大的幼儿也在教育年龄较小的幼儿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处于“上位者”的地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而且,这种儿童向儿童学习的方式比儿童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不感到受压抑。再者,混龄的设置是和蒙台梭利的吸收性心智密切相关的,更有利于儿童吸收环境中的一切。
2、蒙氏教缓蔽具观——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
蒙氏教具被蒙台梭利本人称为“工作材料”,“教材”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兄洞蒙台梭利经过大量的观察、实验,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专门制定的一套主要以进行感官训练为目的,儿童在“工作”中反复操作以实现自我教育的活动材料。
3、教师观——符合蒙氏教学合格教师标准
蒙台梭利教师,简称蒙氏教师,是依照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教扰尘州学原则,以蒙氏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教具,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
由于蒙台梭利教师不会以只灌输知识给孩子为教育目的,反而是居于帮助儿童生命成长的位置,处于设计、指导孩子自己学习的客观立场,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而让孩子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所以,蒙台梭利教师称为“导师”更恰当。
问:蒙氏分享课主题有哪些
- 答:食农教育、环保爱地球、情绪教育。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出自《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
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吵链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扰培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缓碰唯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问:简述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启示
- 答:简述蒙台乎兄梭利教育的意义启示
蒙台梭指顷源利教育思想是一种实践性很强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和潜力开发,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都产生重要影响。
启示:
1、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出发点,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发现儿童与生俱来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以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儿童获得自由。
2、注重教育中环境的重要影响
蒙氏教育中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外部环境包括教室、教具、大自然等,蒙台梭利提倡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提供的设备和用具应适合儿童的身高、比例,适合他们发展的需要。
3、重视感觉教育的作用唯态在蒙台梭利看来,感觉教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第一步,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为儿童健全人格奠定基础。